10月22日下午,2025级本科生“励学”博雅教育工程(以下简称“教育工程”)启动仪式在法学院举行。法学院副院长高俊涛,校友导师、专业导师、辅导员、导生代表和162名2025级法学(海商法)专业学生参会。仪式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楚瑶主持。
学院副院长高俊涛致辞。他回顾了教育工程的发展历程,指出该工程是学院持续践行“博雅励学、德法兼修”育人理念的重要平台。他强调,卓越的涉外法治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应拥有国际视野、批判思维与社会责任感。最后,他对2025级新生提出殷切期望,鼓励他们珍惜平台、主动探索、树立高远志向,努力成长为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在聘任仪式上,高俊涛首先为校友导师和专业导师颁发了聘书。随后,法学院团委书记吴长越为2025级导生颁发聘书,教育工程项目负责辅导员张玲玲则为上一届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了“优秀导生”证书。此举共同构筑起“校友导师—专业导师—导生—学生”四级联动的育人桥梁。
陈楚瑶回顾了“励学”博雅教育工程近三年的育人历程,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求学航程中,要善于借“双导师”之东风,充分汲取平台养分;要勇于在知识海洋中发问探索,以好奇为罗盘,以思辨为帆舵,于未知领域勇敢拓界,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锚定方向,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航程。
徐莹作为专业导师代表发言,建议同学们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增强专业敏感度,积极参与学院提供的各类学习与实践机会,在团队协作与导师引领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刘威良作为校友导师代表发言,他围绕“做人、求学、求职”三个维度分享,勉励同学们要恪守法治精神的核心——公平与正义,在大学阶段筑牢正直、诚信的品德根基;要深耕法学理论、注重外语能力培养,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将知识内化为真正的专业本领;要敢于尝试,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积极提升个人能力。他表示,校友群体将始终以行动回馈母校,助力一代代海事法律人在世界航运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2024级法学(海商法)专业王颖作为2025级导生代表,分享了自己通过“励学”博雅平台参与小组研讨、竞赛等活动的收获,并感谢导师与导生团队的帮助与陪伴,祝愿新一期学员能在项目中拓宽视野、锻炼能力、收获成长。
2025级法学(海商法)专业陈欣怡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对学院搭建的平台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以热忱之心投身学业,以务实之态参与实践,努力成长为不负时代、不负航运事业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孟、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秘书室副主任主持汪诚、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五检察部二级检察官助理刘威良、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炎旺、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程立民、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柳超、上海海事法院法官助理蔡戬、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人事徐玲、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独立律师杨玲、上海斐航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晓玉作为2025级学生校友导师现场参加仪式,并在会后与同学们见面交流。
“励学”博雅教育工程至今已举办4年,是法学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学院将每级本科生划分为10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配备1名校友导师、1名专业教师和1名高年级优秀导生,搭建校内外融通的教育资源平台。学院将持续推动校企资源有机融合,完善全过程培养机制,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扎实专业功底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航运法治人才,为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航运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引领更多学生在法律、航运、物流、海洋领域扎根奋斗。













撰稿:鲁思怡 摄影:慕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