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法学院院长王国华教授,副院长殷骏受邀参加“法学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建设座谈会”(上海专场)。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承办。作为中国法学会的直属研究机构,法制研究所所承担了国家财政部“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年度评价报告”项目,该项目旨在充分反映我国法学教育的状况、深度总结各地法学院校法学教育的特色,形成引领法学特色教育的评价体系,并形成中国法学会与法学院校的良性互动机制。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长副所长王伟国(主持工作)、副所长王月明、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泽勇、同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徐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磊,及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浦东干部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的相关领导、专家3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首先代表承办方致词。随后,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向与会各位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在法治人才教育方面的概况和亮点。接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就我国高校法治人才尤其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法学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建设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举办本次系列座谈会的初衷及将其中重要一站选择在上海举行的背景等作了重要指示和发言。
接下来,来自与会八所高校的领导分别就本校(院)法治人才培养及法学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和建议作了深入的交流。王国华院长在发言中认为,法学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大力推进我国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上海海事大学自1979年起(当时为上海海运学院)即开始了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目前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教育方面已有诸多创新和实践,学院四十年来为我国航运、法律、金融、保险等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毕业的校友活跃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相关领域关键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以高校(法学院系)分类管理为出发点,应当进一步赋予法学教育评价机制以更大、更多的灵活性,即根据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学科专业及主要对接行业的特点,更为科学地对其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评价。随后,受王国华院长的委托,副院长殷骏就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对于法学教育评价的周期性、专业性、成效性等具体问题所作的思考进行了补充发言。
本次座谈会在晚上举行,整个会议持续两个半小时,会场气氛热烈,与会领导、专家皆表示收获良多。会议最后,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王伟国做了总结发言,他对各位与会领导、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尽快汇总、梳理大家的意见、建议,选择适当机会与有关方面沟通、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