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企业人才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9月3日至5日,法学院党委书记王德岭,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良,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楚瑶、团委书记吴长越,海商法教研室讲师李雯雯,法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吴志毅等一行,先后走访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舟山岱山海事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舟山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浙江新一海海运有限公司、舟山宏富能化海运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市分公司及上海功承瀛泰(舟山)律师事务所。
在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戴亚运全面介绍了长宏国际的发展历程、当前经营状况、主营业务布局以及在船舶修造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与未来战略规划。党委副书记陈平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党建与业务融合等方面作了补充介绍,并表达了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意愿。王德岭代表学院对企业长期以来在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近况、学科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他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共同推动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此外,胡正良就当前造船业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内容涵盖国际海事新规、船舶建造合同中的风险分配、环保法规合规要求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积极讨论。座谈结束后,企业相关负责人陪同师生团队实地考察了修造船码头、干船坞及生产作业区域,现场讲解了船舶维修与建造的工艺流程和安全规范,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与企业技术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舟山岱山海事处,党支部书记、处长马金勇详细讲解了管辖水域概况和海上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商渔共治中心)的创新机制。师生还参观了浙江海事局海事职业道德教育岱山展厅,深入了解党建与业务融合、国家战略服务保障及海事职业道德建设成果。随后,团队前往位于鱼山岛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中国最大、全球单体第二的绿色石化基地,总裁郭和宽从总体规划、建设进展和绿色低碳实践等方面作了系统介绍。
在舟山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定海港航分中心书记、主任陶维民引导师生参观江海联运中心展厅,详细阐述舟山港区发展、特色业务、江海联运成果及总体规划。王德岭就港口服务能力、船舶管理制度及人才招聘要求等方面与对方深入交流。
在浙江新一海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辉介绍了企业经营、人才需求和本地人才政策;在舟山宏富能化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斌就公司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战略规划及航运转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市分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倪啸对法学院师生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概况、海上保险业务特色以及人才招聘计划,同时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校园招聘等方面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希望共同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双方围绕今后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同意加强校企联动,促进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交流期间,胡正良围绕航运保险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专业分享。他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船舶保险中的常见法律争议点,并就保险条款解释、责任认定、纠纷解决机制等实务问题与师生们展开探讨。
在上海功承瀛泰(舟山)律师事务所,事务所主任、法学院05级校友高培芳律师热情接待师生一行,详细介绍了舟山律师行业发展和海事仲裁现状。王德岭书记分享了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特色,并表示此次访企拓岗有助于精准把握港航领域对海商法人才的多元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舟山凭借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具有高度辨识度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正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强港、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推动航运产业转型升级,对海商法律人才存在持续需求。学院高度重视与舟山港航企业及海事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此次专项行动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友联络、拓展就业渠道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将继续紧扣社会与行业需要,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助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岱山海事处
参观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舟山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浙江新一海海运有限公司
舟山宏富能化海运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市分公司
上海功承瀛泰(舟山)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