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山东省在海事司法鉴定机构建设的先进经验,2025年7月23日,上海市司法局与上海海事大学组成联合调研组,赴青岛海事法院开展专题调研学习。上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处长蒋文英,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德岭带领联合调研组一行8人来到青岛海事法院,受到青岛海事法院院长吴锦标、审委会专职委员王爱玲等的热情接待。
调研座谈会聚焦海事司法鉴定工作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双方围绕调研提纲进行了深入、务实的交流。
图1 座谈现场
吴锦标院长欢迎联合调研组莅临青岛海事法院,并深刻阐述了高质量海事司法鉴定对于服务保障国家海洋战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作用。他指出,随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兴业态(如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深海矿产开发、邮轮经济等)不断涌现,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环境感知、数字孪生、无人驾驶、新能源船舶),海事纠纷呈现高度专业化、复杂化趋势,对司法鉴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他强调司法鉴定服务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蒋文英处长介绍了此次调研目的和背景,并表示调研组将认真梳理此次调研成果,特别是青岛在应对海事鉴定挑战方面的探索和思考。作为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将更加重视从审判实践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海事司法鉴定专业机构建设、标准制定及监管模式创新,积极向司法部等上级部门反映相关诉求和建议,努力为提升海事司法鉴定能力和水平、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王德岭书记感谢青岛海事法院的精心安排和吴锦标院长的精彩介绍与深刻见解。他指出,上海海事大学拥有涉海学科的综合优势,法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海事法治人才。此次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与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点。学校及法学院将积极考虑在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平台建设(如海洋法治数据平台)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海事司法鉴定领域“卡脖子”问题的路径,为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端人才和推动海事司法鉴定专业化、规范化贡献力量。
座谈前,调研组一行参观了青岛海事法院海洋法治教育基地,详细了解了世界海洋文明发展脉络、海洋法治进程以及中国海洋法治建设与海事法院发展历程,为后续座谈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2 参观青岛海事法院海洋法治教育基地
上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施玮,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秘书长董澍,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唐瑭、副教授彭宇、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郭章伟、科技处科技发展科副科长姚昌参加调研。青岛海事法院办公室主任杨丹,研究室主任曹照勇,海事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李军,以及周黛娜、王妍娥、周洁、杨俊、孙开华等法官和法官助理参加座谈。
此次调研活动是上海市司法局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等部门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海事法治保障能力的重要实践。本次联合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调研组深入了解了当前海事审判,特别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和公益诉讼中面临的复杂技术事实认定难题,以及司法鉴定在其中遭遇的瓶颈和前沿挑战(如数据可信、标准缺失、机构稀缺)。通过吴锦标院长的系统阐述和双方深入交流,就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受监管的海事司法鉴定机构/平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其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关键作用达成重要共识。为上海乃至全国推动相关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思路。调研所获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将为上海市完善海事司法鉴定管理体系、推动相关机构建设,以及上海海事大学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重要参考,对促进我国海事司法鉴定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3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