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法学院举办2024级本科生“励学”博雅教育工程(以下简称“教育工程”)启动仪式。法学院党委书记王德岭、副院长(主持工作)殷骏,校友导师、专业导师、辅导员、导生代表和156名2024级法学(海商法)专业学生参会。仪式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楚瑶主持。
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殷骏致辞,他表示“励学”博雅教育工程秉承“铸魂、塑人、聚才、举贤”理念,依托具有丰富航运法治实务经验的校友导师和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导师,以实践为导向的“双导师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贯穿本科教育,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致辞结束后,殷骏详细介绍了校友导师和专业导师,并为2023级优秀导生颁发荣誉证书。


随后,举行了聘任仪式,王德岭、殷骏为校友导师、专业导师和导生颁发聘书。



2023级法学(海商法)班孙立作为2024级导生代表发言。她表示教育工程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拓宽专业素养的多元化平台。在社会实践中与校友们的深入交流,这段经历让她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让她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收获满满。

2024级法学(海商法)学生宋其蔚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感谢学院所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并表示在导师的指导和导生的引导下,将以专业、严谨、务实的态度投身于航运事业,成为博文儒雅的新时代海商法人才,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贡献力量。

李雯雯作为专业导师代表发言。她鼓励同学们要勤学不辍,保持对航运业的热爱,珍惜大学时光。她倡导大家积极与校友、导师交流,勤学善积,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共同书写航运事业的辉煌篇章。

秦博文作为校友导师代表发言。他回忆自己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感恩母校的教育和培养。他对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上表示赞同,希望同学们在校园中不仅要刻苦学习,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明确个人定位与发展方向的要求。

学院党委书记王德岭作总结讲话,他回顾了前两期教育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并介绍了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所存在的不足。他强调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努力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他表示,法学院将继续深化此工程,秉承“铸魂、塑人、聚才、举贤”理念,构致力于构建“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全流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们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海打捞局上海潜水装备厂有限公司(上海救捞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主持工作副总(副主任)付勇伟,上海海事法院法官助理韩赟斐,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康嘉平,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冲,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法务部主管鲁学鹏,上海功承瀛泰(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藨、招商局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法律事务部)法务经理秦博文,上海鼎衡航运科技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证券事务部总经理、法务部总经理吴隆隆,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许运平,上海海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朝阳作为2024级学生校友导师现场参加仪式,并在会后与同学们见面交流。



“励学”博雅教育工程至今已举办3期,是法学院推进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将每级本科生划分为10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配备1名校友导师、1名专业教师和1名高年级优秀导生,搭建校内外融通的教育资源平台。由学院学工牵头组织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活动,促进学生与专业、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引领更多学生在法律、航运、物流、海洋领域扎根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