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各类网红事物纷纷蹿红,风头之盛一时无二,大有“成不了网红=成不了名=成不了功”之势。但不久前一位沪上90后男生用区区几分钟就道破了成为网红食品的秘诀。简言之,成为网红,几乎只需善于包装和宣传。
所谓包装者,即通过各种方式将本来平凡的事物加工成不平凡的事物。笔者注意到,自从某著名糕点品牌算是成功地开发出肉松、咸蛋黄口味糕点后,大量糕点品牌迅速照搬了这一“配方”,一时间恨不得连芝士蛋糕里都要放一些咸蛋黄。咸鸭蛋确有丰富的营养,但由于众所周知的高胆固醇、高油、高盐等特点,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应严格控制摄入量。而之所以肉松作为糕点馅料迅速走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肉松易于储存、不易变质。换言之,由于善于包装,论量论质,本来都较平常的食材被赋予了某种不同凡响的内涵。其他网红食品、商品乃至网红服务模式也大抵如此。
所谓宣传者,重点是抓住受众的心理。上文提到的看破网红模式的90后男生精辟地列出了两种使一般食品迅速变成网红的食材,即芝士和草莓。现代食品工业往往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考虑到成本、盈利等因素,其所使用的食材,包括芝士和草莓在内,即使是质量合格也几乎不可能使用高档食材。但大量网红食品的宣传者深知,借助网络媒体的巨大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扇面,拿下女性群体就等于拿下了整个社会这一道理,即一旦女性消费者接受甚至喜欢上某款食品,就意味着她们的闺蜜、男友、丈夫、父亲、孩子、同事等一干群体也都基本上会接受它;至此,其成为网红大局已定。可见,在大量商品被网红的过程中,市民的从众心理和渴望体验未知事物等非理性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女性更是比较感性的群体。
一款品质上乘的商品,一项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模式,理应成为网红,如此才能使更多人受益。然而,在网红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部分网红事物也显露出了虚火旺盛的体征。比如,某共享单车品牌,在支付押金时可以做到秒扣款项,但退还押金时却迟迟未见动静;部分网红食品店与黄牛党勾结,故意制造大客流排队假象以炒作自己。事实上,据笔者及亲朋的亲历,不少网红食品的口感、营养甚至是创意皆不出彩,不借助夸大包装和炒作,想必很难走红。
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古今驰名的商品至今也不会刻意宣传自己。更有很多传统食品,经历几百年时间仍基本保留祖传的食材配方和制作工艺,甚至由一度的机器加工返归纯手工制作。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气从容正是工匠精神的绝好体现。相较之下,过度的包装、炒作以及频繁地求新求变,或多或少会散发出心虚和浮躁,也会使人对其真正质量和功用产生怀疑。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未来的市场必然会从宣传市场进化到口碑市场;大浪淘沙,真金不怕火炼,质量切实过硬且真正符合社会和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无需过分地包装和宣传,自会获得消费者的首肯,进而借助网络自媒体的强大威力成为货真价实的网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