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正在完成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转型,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正在从矿业、冶炼、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向消费、服务、金融、高科技等领域转型。备受瞩目的共享单车就是金融+现代服务的典范。目前,相关共享单车企业已获得了高达近70亿元的风投资本。之所以共享单车的服务模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不少人认为是由创新所驱动的。那么共享经济究竟创新了什么呢?
简而言之就是基于注重分享式服务体验的所谓共享经济的模式的创新。纵观当下的社会,由资本驱动的创新比比皆是,成功案例亦不胜枚举,几个月之内从初创公司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创业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数以亿计的风投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与神话。然而,这样的资本创新创业是否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或者说是其全部内容呢?
从结果乃至成果来看,除了较为特殊的文化创意产业之外,资本双创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方法、理念、模式的双创,第二类是技术的双创。
我们把大多借助资本的双创模式归为第一类。这类双创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是成长周期短。这种资本双创,长则半年到一年,短则月余,成功与否会大致确定。或者说这些资本持有者没有等待更长周期的耐心,他们往往追求赚快钱。第二是失败率高,不论采用何种统计口径,这类资本双创的成功率一般不超过10%。第三是缺乏核心技术。与上述第二类资本双创截然不同的是,这类资本创新企业,几乎不具有原创型核心技术(即专利权里的发明),也不具备、甚至不打算将资金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比起创新,创业无疑是对其属性更好的诠释。第四,经营方针较为高调,非常重视、善于多媒体炒作。大部分此类资本创新企业都是炒作、宣传的行家里手。它们谙熟通过激发、利用消费者盲目从众、怠于冷静思考判别的心理,进而驱使其购买自己的服务或产品的全套作法,而且往往能够做到驾轻就熟、屡试不爽。
这样的资本双创虽然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流动,看似繁荣了市场,实则既产生了大量泡沫,也几乎没有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实实在在的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科技革新。如果说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革命性革新科技为目的的创新为硬双创的话,以方法、理念、模式的创新为目的的双创则可以被归为软创新的范畴。大量的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属性的初创企业,其赖以迅速集聚人气、资本的根本依凭不外乎是各类已完成巨量前期积累的消费者“自费”贡献的大数据。在这些大数据面前,广大消费者都是近乎裸奔的。于是就出现了只要愿意花钱并提供对方正在使用的有效的手机号码,就能获得对方近乎全部的个人信息,不论是涉及其个人财产还是个人隐私。曾经有位创业基地负责人向笔者坦言,如果立法规管大数据的使用,那么金融科技产业就发展不起来。言外之意就是希望让子弹飞得更久更远一些。因此,我们绝不应对其视而不见、纵容绥靖。类似于仅需提供一个身份证号码就能贷款这类金融科技创新服务,虽然在表面上使接受服务者享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其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远远不如其为此承担的各类风险。相较之下,平台运营方及身居幕后的资本大鳄很可能是获取做大利益却不用承担很大风险的那位。一时间,社会上充斥着对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一夜暴富的赤裸裸地褒扬和期待。然而,这种以牺牲大部分消费者的安全利益为代价而为少数资本持有者牟取巨额利益的双创显然是贻害匪浅的,况且短期内即可暴富的案例对于年轻人三观的形成和健康成长乃至于净化社会风气也是不利的。
比起软双创,国家社会的真正进步,更需要能够切实为社会贡献基于实力产业的革新科技的硬双创,而迄今为止,上述资本对于后者的关注和投入是非常不够的。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繁多、不一而足,但政策扶持不够、舆论导向偏差、社会氛围不对显然是个中主因。
为此,有必要作如下变革。首先,在上海这样的工业化城市,大型公有制、外资企业和著名科研院所既储备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也具备持续研发和改进尖端科技的实力,只是苦于缺乏资本的投入和开发。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资本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将上述尖端科技产业化。在此过程中,各级立法部门及主管机构应尽快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对大数据的利用和开发,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以此倒逼资本持有者放弃短期暴富的操作模式,逐渐习惯于规范有序、风险可控、循序渐进、稳步获益的获利方式。具体而言,可以参考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由基金管理方直接投资上述企业和科研院所,所得收益向基金购买者分红。其次,各类媒体也不应过分炒作一些毫无或基本没有提供实体产业革新科技创业的软双创项目的过度炒作,而应引导大众对于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硬双创项目的关注和兴趣。最后,社会氛围也不应再盲目希冀和崇拜短期暴富的所谓创投成功案例。为此,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在向学生教授、推广双创时,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实体产业科技革新为着力点,踏实肯干、努力奋斗;惟其如此,才能在提高双创成功率和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方面做到兼顾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