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又至,各类大型冬令义诊活动高潮迭起。仔细观之,这些义诊活动具有突出的共性特征,即绝大部分义诊都只邀请三级医院的主任级专家或以此类医务人员为核心,而大部分就诊市民的诊疗需求都是常见病,甚至有不少三甲医院的教授、院长亲切地告知市民冬季应注意保暖等养生健康常识。类似的情况不仅止于义诊活动,笔者一位友人的幼子日前到某市某三级儿科医院排队候诊12个小时挂了普通门和专家门诊号,仅仅是因为孩子被观察到因轮状病毒导致的低热和腹泻等症状。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造成婴幼儿秋冬季节腹泻的主因之一就是轮状病毒,其属于十分典型的常见病毒。最后,院方为该幼儿开具的处方药也只是小儿腹泻贴等非处方常见药物。
众所周知,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达国家大都确立了精细分工的医疗体系。在这些体系中,类似于我国三级医院的医疗机构的职能是研究、攻克疑难杂症,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承担攻坚克难的角色,即使这些医院有必要开设门急诊,其也主要收治处于急性期的或重症期的各类复杂疾病的患者。而针对较复杂或次重度的疾病的诊疗主要由下级医疗机构负责。至于上述小儿冬季腹泻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则显然应交由在居民社区广泛分布的一级初级医疗机构或家庭主治医师负责。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早在去年9月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然而时至今日,上述种种现象仍普遍存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可谓是渐行渐远乃至背道而驰的。
之所以会引发这一现象,恐怕有四个方面的责任主体。首先是相关职能部门。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都出现了三级医院在开设分院或其他分支机构,向所在行政区划内的其他区域大力扩张的动向,而这些区域早已覆盖了二级医院及一级(社区)医疗机构。这些新设的三级医院的分院所承接的诊疗业务的大部分是针对上述常见疾病的诊疗,进而出现了社区百姓打个喷嚏也要去三甲医院的非正常现象。这种三级医疗机构在空间上的扩张,往往已经或者将要挤占、侵蚀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更有甚者,部分三级医院甚至派专家定期坐诊社区医院的现象。其造成的结果就是,三级医院“不务正业”,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的又面临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的窘境。照此下去,在三级医院“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所谓“三级”的比较意义何在?
其次是相关研究机构的过度炒作。最近几年,各类研究机构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等种种原因,大搞各类医院、专科、专家的排名。细观这些排名,除了极少数属于二级医疗机构之外,绝大部分上榜者都是三级医疗机构的专科和专家。多如牛毛且在各类社交媒体疯狂传播的此类排名,使广大市民受到了强烈的心理暗示,进一步加重了本已不该形成的“除了上榜的医院、专科和专家外基本不能相信其他医院”的扭曲的就医观念,简言之就是认庙不认和尚的心态。
再次,媒体在各类报道中也大都倾向于以三级医疗机构及其专家作为对象,在医事类咨询、访谈节目中也几乎都会邀请三级医院的专家或负责人参加,但细究报道及访谈的内容,绝大多数只涉及到医科院校的在校生都可以正确解释和回答的医学常识类问题。最后是市民自身。到三级医院等候12个小时排队就医,为的是治疗常见的小儿腹泻,这样的“盛况”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是罕见的。在如此漫长的候诊时间里,在如此空气混浊的室内环境中,孩子本来也许还不太严重的病情反而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而遑论因种种原因其最终得到的专家问诊时间只能是以分钟计的。各级医院为了接待大量根本就无须专程前往医院就诊的病患,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极大地占据了真正需要前往三级医院接受诊疗的病患亟需的医疗资源。于是乎,所谓“儿科看病难”等一系列“看病难”问题就此产生了。究其原因,固然有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等,但市民自身的就医观念的非理性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据笔者所知,二级乃至一级医疗机构里同样有着大量的技术一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相比三甲医院,这些医疗机构里的医师往往有相对更充裕的时间可以对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问诊。况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研究可以支撑“在诊疗常见病的方面,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水平高于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近期,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栏目正在播出的介绍沪上二级医疗机构名医的节目就是很好的作法。对此,大量赴境外医疗旅游的人士所看重的也许并非完全是当地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而是那里体贴、周到、从容不迫的诊疗环境与治疗流程。此外,国人习惯于过度医疗、滥用抗生素,有事没事往医院跑等情况也早已为世人所周知。
在没有分级医疗就没有我国卫生事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三级医院尤其是公办三甲医院应该做的不是以扩大收入和市场占有率等为目的的横向地空间层面地扩张,而是做纵向地内伸性地发展,即投入主要精力用于攻克更多疑难疾病,以研究成果引领整体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各类研究机构尤其是医卫管理类研究机构则不应继续大肆炒作相关排名,而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如何使医疗机构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等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媒体也应就事论事,而不是盲目地紧盯个别顶级医院和顶级专家,根据某次报道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需要报道和采访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同时对于部分研究机构大肆炒作上述各类排名的行为以及可能进一步助长市民非理性就医观念的新闻事件应做到谨慎报道。而市民也应注意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以便对生活中的常见病与非常见病予以大致地识别与区分,如仅仅是普通的感冒、发热或者腹泻,实际上没有必要专程前往医院就诊。只有多管齐下,通力协作,才能扭转当前畸形的就医现状,真正推进我国分级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