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法学学科始于1962年,1979年开始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我国首批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底蕴深厚,魏文翰、魏文达、林我朋、高文彬、尹东年、於世成、蒋正雄等教授开创和引领了学科发展。法学学科立足法学前沿研究,体现法学、航运、海洋多学科融合特色,形成了完备的涉海法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王国华、胡正良等多名专家参加了我国《海商法》《港口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国际航运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和国际条约的制定,并长期为交通运输部重大航运法律与政策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意见。2007年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成为上海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我校获批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我校法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法学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涉外航运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法学硕士一级学科现设有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六个方向,并将于2022年新设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向。国际法学以海商法、海洋法为特色,设有海商法、国际公法(海洋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4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其中教授11人。民商法学下设民法、商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3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6人。经济法学下设经济法、公司法、金融法、证券法和知识产权法5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以海洋环境保护法和船源污染损害赔偿法为特色,下设海洋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3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刑法学下设国际刑法与海上犯罪、中国刑法2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诉讼法学下设民事诉讼法、海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仲裁法5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2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下设宪法学和行政法学2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2人。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承办第九届海商法国际研讨会
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因应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适应国际航运、海洋、经贸等领域对于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求,并契合上海“五个中心”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目标,坚持法学专业知识学习与法律实务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原则,培养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对国家忠诚、对业务专精的高层次法律人才。过去5年,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业于法院、仲裁机构、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外贸公司、航运、物流、保险及其他供应链相关企业的法律和商务部门。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大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也有部分学生考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法学院现有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总部、中国船舶油污损害理赔事务中心、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上海海事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等60余家合作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可容纳近200名各专业研究生参加实习实践。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拥有健全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覆盖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现共有26项社会奖助学金,资助金额达23万元/年,具体项目的奖助人数如敬海奖学金4人、仁宇通达奖学金4人、瀛泰奖学金3人、远东宏信奖学金3人、大地保险奖学金3人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在读学生可参加各类海外交流项目,主要合作院校有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杜兰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日本国立冈山大学等。研究生课余时间可以参加内容丰富的各类讲座、论坛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代表性的有东海大讲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法学前沿论坛、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逐鹿杯”辩论赛,“海星杯”篮球赛,研究生航运科考活动、研究生“海澜文化节”等。